文山州:探索社会治理“跨省共治”模式 打造滇桂接边“一家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广南县坝美镇为试点,打破条块分割、画地为牢的行政区划界线,探索滇桂接边地区“跨省共治”模式,积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古障镇、八达镇、西平乡、那佐乡4个接壤乡镇构建的社会治理“共治圈”。2023年共同处置接边区域事件18件,同比增长50%,惠及两省接边地区近万群众,成为文山州创新省际接边社会治理探索实践的一个缩影。
“联建共治”破解接边“沟通成本高”。坝美镇与广西西林县接边乡镇签订跨省区党组织联建合作协议,共建立了9个跨省区联合党支部,实现9个接边村委会37个村组与西林县4个接边乡镇17个村委会44个屯全覆盖。制定《滇桂跨省(区)联合党组织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联合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双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了组织基础,有效破解了双方不同行政管理主体导致的“沟通成本高”的难题,基层治理从“甩手”变“联手”,从“各自为政”到“攥指成拳”。
“跨省网格”兜住接边“安全风险”。联建“区域网格”,实行“双网格长”。将接边区域划分为9个毗邻大网格、37个小网格,“一张网”解决接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网”遍布交界。建立跨域“微治理”机制,把边界地区的人、地、事、物纳入网格,在“格”中融合互动,推动矛盾共同调解、服务共同提供、防范共同推进、信息共同享有、经费共同筹集、制度共同落实,实现“无缝隙”对接。一“网”感知全局。把各类信息纳入网格互动治理体系,实行“左右联通、网上网下融通”全闭环处理流程,边界区域矛盾纠纷“全盘”掌握。一“网”守护平安。探索“网格+警务”“网格+执法”模式,联动公安、司法、林业等力量,推动防范化解跨省交界区域“五大风险”,共排查跨省矛盾纠纷6件,化解5件,调处率83%,切实维护地区和谐稳定。
“联调联商”解决接边“疑难杂症”。探索建立解决跨省区纠纷矛盾和治安防控机制,联合开展问题联商、纠纷联调活动,接边地区矛盾纠纷存量逐渐减少、增量得到控制。纠纷联调“快”。成立跨省联调工作中心,组建一支跨省矛盾纠纷调处队伍,定期开展边界重大事务会商,妥善化解了3件长期困扰两省接边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支部、大事及时会商、矛盾不上交”。建立接边协商新机制,定期组织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党员代表、乡贤、“寨老”等共商涉边基层治理问题,促成了村规民约、美丽村庄等10个共识成果,惠及两省群众2万余人。群策群力“强”。共建“群众工作共抓、情报信息共享、重点区域共防、突发事件共处、社会稳定共创”联防联处机制,引导群众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发挥群众“自治”力量。
“联防联控”治理接边“盲区”。探索建立解决跨省区纠纷矛盾和治安防控机制,签订接边检务、警务协议,加强接边检务、警务、司法、村“两委”合作。“智”能防控。依托“天网工程”及“雪亮工程”等平台,构建接边治安防控网络,共安装监控摄像头489个,重点区域、场所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80%以上,有效提升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威慑力。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农妹环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