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科技金融助力科研城
从光明凤凰城眺望,位于创投路与光源二路交叉口,一座近200米的超高建筑耸入云霄,双曲线流线设计辅以银白色楼体,如同巨型风帆矗立在光明核心区,极富设计感的高颜值外观与一路之隔的光明凤凰广场相互呼应,共同勾勒出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和国际化、高品质的标志性建筑群。
(资料图片)
这就是尤为引人注目的
光明新地标
光明科技金融大厦
“大厦总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由一座42层塔楼及3层裙楼组成,”光明科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大厦正在抓紧推进各项竣工验收和招商工作”,将打造为光明区科技创新平台、产业金融平台、产业孵化平台,成为光明区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科技金融集聚地。
从光明科技金融大厦的拔节生长
人们可以管窥光明科学城
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源头活水
科技加持,科学之城扬金融之帆
一流创新要素加速汇聚,一流创新生态加速形成,一流科研经济加速涌现……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区围绕全面建设一座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宏伟目标, 正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 。
与此同时, 光明作为深圳市打造的三个科技金融示范区之一 ,有着科学城的“科技”加持,高品质城市环境、高科技成长企业集聚各类优质人才资源,金融业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科技金融领域潜力巨大,正成为深圳发展势头最猛、创新创业氛围最浓的板块之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谋定而动,下好先手棋
去年, 深圳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多次提到光明区 ,支持光明区建设全球领先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打造全要素完备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提高精密仪器制造国产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水平,建成新材料创新中心和技术转化中心。
今年4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召开前夕,深圳市举行新闻发布会, 官宣:“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 。
此后,作为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 《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深圳为推动光明科学城建设和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而制定的专门条例。
为重大平台开展立法
情况并不多见
深圳此次出台的《条例》
全方位考虑到了
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所需破解的难题
《条例》立足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实际需要,在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国土规划和用地管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人才环境和金融支撑等重要领域,提出一系列创新制度安排,为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除市级规划外,光明科学城聚焦 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领域 ,集中布局 24个 重大科技创新载体,重点发展 “8+5”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 ,并陆续出台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超高清视频显示、合成生物和脑科学专项政策,从优质企业落户、重大科技创新研发转化、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创新企业、营造科技产业生态环境等五大方面给予更大力度专项支持,为科研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支持。
“量体裁衣”
组合拳“迭代升级”,特色化体系滋养“科创之花”
在光明科学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缘何兴?需要金融活水汩汩来。
近年来,光明区根据科创企业“轻资产、重智产”发展特点“量体裁衣”,运用金融“活水”,滋养“科创之花”。
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支持,一场场助企纾困的“及时雨”,推动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早在2021年, 光明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营 ,该平台主要包括政策服务、企业评级、融资撮合、科技服务等功能模块,是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共享、资源对接的载体,可实现一站式的企业备案及补贴发放流程。
聚焦科研经济需要
实体企业需求
光明区的金融举措
也在不断迭代升级
2021年10月
光明区在全国率先发布 《光明区关于支持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 ,政策扶持力度之大引发全国性关注,有力促进了合成生物在光明的集聚发展。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布局的科技攻关领域之一,也是深圳“20+8”产业布局重点培育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光明区重点发展的“8+5”产业集群,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也是其中之一。
2022年8月19日
《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 (以下简称《措施》)正式印发,再次为全国首创。
《措施》的发布,构建起光明区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的政策优势,将进一步促进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相关企业、科研机构、产业平台、赛事峰会等全要素集聚光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就在今年
光明区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落地总规模 100亿元 的光明科学城母基金,落地总规模 30亿元 的光明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 15亿元 的合成生物产业基金。
同时,推出总规模 100亿元 的光明科学城科技金融专项,包括小微企业助力资金计划10亿元、专精特新发展资金计划10亿元、领军企业培育资金计划80亿元,为光明科学城科技产业蓬勃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接下来, 《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若干措施》 即将出台,光明区将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以特色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进科研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沿途下蛋”
四链融合,向“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
当前,光明区正按照“8+5”产业发展规划,加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
同时,光明借各种盛会契机,积极扩展“朋友圈”,链接国内外创新创业创投资源,吸引国内外领先企业和机构投资光明、布局光明,共享光明发展新机遇。
4月8日上午, “深圳创投日”第六站·走进光明活动隆重开幕 。来自政府、全球知名财富管理机构、头部创投机构代表、头部LP代表、知名投资人和国内外创新型科技企业的代表共500余人齐聚光明。
当天,光明区与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深圳分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深圳市分公司、深圳力合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光明区科发集团与国信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君联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高新投正轩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科先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约。
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为加速推进光明科学城创投生态建设
16家国内头部创投机构和
顶尖科研机构联合发起
“光明科学城创投联盟”
据了解,联盟通过聚集光明科学城相关企业、高校、科研平台、重大设施、业内顶级创投机构、金融机构、创业孵化器、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引导基金等优势资源,为光明科学城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小微企业及创投机构提供多元化服务,以资本为纽带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构建,为光明科学城科研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输入强劲动力,促进光明科学城“沿途下蛋”,助力人才团队、企业及创投机构牢牢把握光明科学城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4月27日,以“光明·筑梦未来”为永久主题,以“创想”“起航”“逐梦”为年度主题词,为期两天的 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在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论坛围绕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任务,汇聚国内外高端智力资源,科技、教育以及产业领域各界人士齐聚,共议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共商创新引领责任使命,最大程度、最大范围提升光明科学城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6月16日, 2023中国新能源光明峰会举行 。峰会聚焦新能源领域的前沿热点,吸引了300余家全国知名新能源企业参与,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集聚新动能。会议期间,光明区与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全联新能源商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一批新能源企业集中签订投资意向协议。
四链融合的“马力” ,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今年上半年,光明区主要指标保持较好增长,经济运行总体保持恢复向好态势: 上半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700.87亿元,同比增长8.5% 。这其中,金融发展平稳向好,重点依托科技产业大力推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双向奔赴
释放强大“磁吸力”,光明迎来高质量发展
注入“源头活水”,激活“一池春水” 。
如今,产学研资优势资源在光明这片发展热土加快集聚,光明优势不断强化,形成正向循环,加快形成磁吸效应,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和创新人才纷至沓来。
8月7日, 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粤港澳大湾区总部正式落户光明区凤凰广场 ,光明再添一家跨国集团区域总部。
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VEOLIA ENVIRONNEMENT)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24位,也是全球唯一一家以环境服务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2022年营收451.05亿美元,全球拥有超过22万名员工。威立雅在全球水资源管理、废弃物管理和能源管理领域处于领军地位。
威立雅粤港澳大湾区总部项目落地的背后,是光明区招大商、招好商、招优商的累累硕果:今年1-7月,光明全区累计招引优质企业 492家 ,其中世界及中国500强项目 7个 ,央国企项目 7个 ,上市企业项目 14个 ,专精特新企业 37家 。
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等汇聚于此:目前,已有 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 ,其中,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于近期全面建成投用,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等省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
创新人才纷至沓来:光明区累计引进院士 11人 ;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达 1735人 ,较2020年增长近5倍;科研院所人才达 5200人 ,较2020年增长近3倍。
作为冉冉升起的科学之城、产业之城、明日之城,光明科学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日臻完善,其所蕴含的无限潜力正在加快释放,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内容来源:晶报
编辑:麦泳妤
校审:刘越 陈圆圆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